《專家傳真》我國還有人口紅利嗎?      【林奇璋/美國精算師FSA  工商時報 A6/政經八百 2012/06/12

 

管理大師彼得.杜拉克曾言:人口老化會讓整個人類社會出現天翻地覆的改變,勞動市場也因此會有大變革,是影響21世紀最重要的事件之一。
為瞭解人口結構改變對勞動力發展、經濟成長的影響,經濟學把人口劃分為3個年齡群組:014歲、1564歲和65歲以上。國際上一般界定1564歲年齡為工作人口,其餘2個年齡群組為被扶養人口(15 歲以下屬幼年人口,65歲以上屬老年人口)。當一個時期內,幼年與老年人口減少,總人口中工作人口比重上升,形成一個勞動力資源相對豐富,社會負擔相對較輕,對經濟發展有利的黃金時期,此即所謂人口成長帶來之「人口紅利」(demographic dividend)。為便於分析,人口經濟學家使用撫養比(幼年人口與老年人口之和除以工作人口)小於50%為「人口紅利」時期,超過60%為「人口負債」。
近年來人口老化現象席捲全球,已是一股各國擋不住的潮流趨勢。台灣也無法置身於這個潮流之外,尾隨歐美日腳步,一步步走上高齡化社會。造成人口老化、高齡化現象,主要有兩因素,一是出生率下降,一是平均壽命的逐漸延長,兩股力量擠壓將人口結構、平均年齡不斷向上提升。但一般而言,會在人口老化形成之前,會先有一段人口紅利時期。
我國因戰後嬰兒潮世代未達65歲,扶養比仍持續下降。依內政部資料顯示,民國100年底我國人口結構:幼年、工作、老年人口各為3501719253萬人(總數2,322),占總人口比率157411%,撫養比35.1=(15+11)/74,處於「人口紅利」時期,經建會推測紅利時期可維持至2027年,我國尚有16年黃金時期。
然上述情況恐過於樂觀,因老年人口定義為65歲以上乃依歐美國家標準而定,其法定退休年齡大多訂在65歲以上。反觀我國實務來看,若以台灣「實際退休」年齡作劃分,去界定工作人口、老年人口,結果大不同!依我國97年實際退休人口計算,勞工退休人數293,635人,平均退休年齡為58.2歲;軍公教退休人數13,895,平均52.3歲退休;全國平均退休年齡為57.9歲。
若以58歲界定為老年人口,則我國014歲、1557歲和58歲以上人口分別為3501541431萬人,占人口比率156619%,「退休」扶養比已達51.5=(15+19)/66,雖未產生人口負債,實際上已無 人口紅利。
目前歐美國家可能仍處於「人口紅利」期,因其退休年齡大多訂在 65歲以上;我國人口紅利早已消失卻不為人知。人口紅利消失對經濟發展的影響,從世界第一個人口老化國家日本來看,19501990年是其「人口紅利」期,該階段經濟快速發展。1990年後日本進入老年時代,人口紅利結束,經濟乃至泡沫、停滯,長期陷入泥沼。
我國為因應高齡化的影響,相關國家與產業政策都必須調整。但政策改變往往需要時間,逐步進行調整,加上歐債等長短期產業及經濟衝擊,時間不多,政府應謹慎因應,勿再沉迷於未來「黃金十年」。

 

http://money.chinatimes.com/news/news-content.aspx?id=20120612000044&cid=1206